繁体中文简体中文
 
 
时代名鸽
桃园中坜
花莲张志伟先生专访
发表:2011/09/07

2010年7月第42期【图、文:何谚霖】

鸽海无涯,学习是岸-花莲张志伟先生专访

01 赛鸽风云

一位住在南台湾的国中男孩,因为每天眼见邻居所饲养的可爱小精灵─鸽子在空中自由尽情地翱翔之景,继而引动其潜藏於内心深处的渴望,於是便委请其曾荣获综合冠军及综合6位佳绩的叔叔〈当时已没再继续养鸽〉向友人索取几羽鸽子让他饲养以遂其愿,经过二年後,这位学生鸽友却因就读高中而被迫中断养鸽之好;光阴飞逝,岁月如梭,经过十余年後,此位鸽友已因工作因素而到花莲定居,至於青涩年少时期的翔鸽青春梦似乎早已梦清苏醒,曲终人散而不复记忆,不意竟在2006年看到国家地理频道所播出的「赛鸽风云」节目後,再次触动引发其蛰伏已久之心,也方知晓其年少时期的翔鸽梦仅是隐而不发,原来未完待续,於是这位鸽友便上网搜寻花莲地区的鸽界资讯,因而有幸与花莲鸽界强豪先进─东台湾赛鸽繁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见农先生结缘相识并进而引进其舍内优质种鸽饲养作育。


因为此位鸽友工作性质较为忙碌不便,故将其所引进之种鸽全数委托东台湾赛鸽繁殖研究中心代为饲养照顾,後因该中心负责人张见农先生扩大事业版图,於花莲寿丰地区经营天地之宝艺术馆,专营台湾玉的典藏销售,正值全心拓展事业之际,必然分身乏术,所以这位鸽友便在徵得乐於助人,提携後辈的花莲鸽界另一强豪─花莲自强分会副会长、阿修鸽店负责人张文修先生的首肯同意後,将其种鸽全部移至阿修鸽店的种鸽舍内继续饲养,又因此位鸽友引进优质种鸽饲养作育乃是纯为兴趣,再加上自身又是南部人至花莲就业定居,人生地不熟,更需多交朋友,广结善缘,所以他决定以鸽会友,用代为作出选手鸽的方式来帮助没有饲养种鸽或合适种鸽配对育种的鸽友一圆参赛之愿,既能助人又可交友,利人益己,一举两得。

於是这位鸽友便以此模式於2007年秋季、2009年春季、2009年秋季及2010年秋季共计四次因友人请托而代为作出选手鸽参赛,但因其舍内种鸽仅有五、六对,所以每次只能作出少数几羽选手鸽出征,虽然如此,却仍有两次单关入赏的纪录,尤其是在2010年的花莲自强分会北海秋季竞翔,全会共计1168羽报名比赛,此位鸽友亦帮友人代为作出4羽参赛,2羽入关,在原本尚有647羽上船一较高下,结果竟仅残25羽,归返率只有3.9%,可谓「杀极大」的第一关中荣获单关23位的佳绩〈花莲自强分会是施行直接入关比赛的六关赛制,正关比赛的最低有格分速是以700公尺计算,所以困难度及挑战性极高〉,此位热心助人,喜交朋友的爱鸽人士就是本次专访的主角─张志伟先生。

02 优质鸽系

张志伟先生表示,其舍内目前所饲养的10多羽种鸽全是自东台湾赛鸽繁殖研究中心处引进,血统包括既聪明且耐翔力佳的闪电白鼻系、属於快速部队的年轻白眼系、耐飞善翔的神奇鸽系及聪颖快速的超级鸽系等享誉东部竞翔鸽坛的优质血系,至於此羽入赏2010年花莲自强分会北海秋季竞翔一关23位鸽10-021742斑雌〈已让售〉,血统为闪电白鼻系x势山系,其父母亲为首次配对,全新组合,23位鸽之父乃是舍内特留种鸽,母鸽则为2007年夏季一关上位鸽,二关失格归返〈全会残5羽〉,这羽23位鸽从上橱後至比赛前都一直表现稳定,训练期间仅有一次在外过夜的纪录,也因如此方能在异常艰困的第一关奋勇返舍,入赏领奖,之後却是在全会残6羽的第二关失格一小时後归返而未能再续佳绩,功败垂成,殊为可惜。

张志伟先生因为其舍内种鸽全数皆源自东台湾赛鸽繁殖研究中心且已饲养三、四年,故对这些种鸽之配对运用已略有心得,他认为若作出之选手鸽是母鸽且为西仔目则发挥机率较高,可堪重用,至於其挑选种鸽之配对原则乃是选择速度鸽配耐翔鸽,眼志则是西仔目配黄桔眼而不喜以同款眼志互配;张先生对於翅膀的要求则是主羽和副羽交接处必须覆盖,至於会有如此的坚持乃是因为他从阅读鸽刊杂志中得知拥有如此条件的选手鸽在竞速飞翔时会较不费力之理论且深感认同并贯彻力行;因为强种必先强身,所以张志伟先生在种鸽配对前会针对球虫、毛滴虫等先做处理,待处理完毕约一周後才进行配对,并在配对种鸽进行驱虫时即开始以综合饲料喂养直至其下代幼鸽出巢上橱。

03 贵人相助

张志伟先生在这近三、四年养鸽生涯中,有幸能引进东台湾赛鸽繁殖研究中心的优质种鸽,让其在引种作育这条遍是荆棘的崎岖道路上能站稳脚步,确定方向,心无旁骛地往前迈进而少走许多冤枉路,所以他对於该中心负责人张见农先生的乐於指导提携後辈之胸襟大度更是由衷感佩,至於花莲自强分会副会长、阿修鸽店负责人─张文修先生的提供鸽舍空间让其寄放种鸽并代为照顾饲养之情,张志伟先生也是十分铭谢於心,特别是在此次的2010年花莲自强分会北海秋季竞翔赛中,张志伟先生代友人作出的四羽选手鸽均是寄翔於张文修副会长的鸽舍,委由张副会长使翔,至入关时尚有二羽,其中一羽选手鸽在训练期曾受伤而影响训练进度,结果在杀极大的第一关中一羽入赏23位〈全会残25羽〉,至於曾经受伤的那羽选手鸽竟亦能在隔天归返,所以张志伟先生对於张副会长的使翔功力亦是非常敬佩。

张志伟先生并表示,在8月11日的第一关赛事中他曾抽空至张文修副会长的
鸽舍中一同候鸽,尝试体会参与赛鸽竞翔的那种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的刺激感,在瞬间看到爱鸽於规定时间内翩然归来之景时,当下的兴奋莫名,成就满膺之感,委实难以笔墨形容,非身在其中,亲历其境者实难以体会,相信这亦是赛鸽运动让人着迷执着,始终方兴未艾,历久不衰之因。

04 学无止境

张志伟先生在其代友人作出选手鸽参赛的四次实战经历中,共有二次单关入赏纪录,但在最後的综合成绩总缺临门一脚,常是功亏一匮,深入探究其因,张先生认为应再强化种鸽阵容方能更上层楼,所以张志伟先生表示日後在经济能力许可的前提下会再引进优秀种鸽入舍服役,毕竟能够拥有优质种鸽配对作育对於爱鸽人士就如同女人的衣橱内之华服美裳,总觉缺少一件,永远不会嫌多,且饲养好鸽本 就是其兴趣所在,尤其是在工作闲暇之余来到鸽舍看望爱鸽後,所有的烦心琐事、生活压力皆已抛於脑後,既可随兴而作又能缓解压力,故谓养鸽这种休闲活动为怡情养性的纾压良方实不为过。

张志伟先生并从四次的作出比赛经验中体认出参与赛鸽竞翔的确是件「知难行更难」之事,因为从种鸽的挑选引进、配对种鸽的条件选择搭配、种鸽配对前的状况调整、幼鸽出壳及上橱後的身体调理、选手鸽在训练期的训练方式及药品使用与入关比赛後之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处理调节,再加上各阶段所出现的突发状况之应对处理,可谓处处是危机,俯拾皆学问,环环相扣,不容闪失,否则就恐需下回卷土重来,日後再图大业,所以张志伟先生除了向鸽界强豪先进请益学习外,并会藉由长期不间断地阅读鸽刊杂志以提升自我本质学能,因为鸽刊杂志所报导的内容皆为强豪先进及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及最新的赛鸽资讯,而他又认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易看到远方,学习吸取强者的成功经验就是迈向胜利的最佳捷径」,故阅读鸽刊杂志应是省时节力的最佳选择,但是因为赛鸽理论有不少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还有大相迳庭之论,所以张先生建议应该多方涉猎,多作比较,经过筛选後择优运用方为上策,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否则反易陷入「父子骑驴,人云亦云,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万劫不复之境,并以此与众家鸽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