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的赛鸽格局,使人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首善之地——北京。一个拥有最多赛鸽人口,最多世界名鸽,最多高等级公棚和庞大特比环比赛的地方。这里实在有着太多的鸽闻趣事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趁着2007年冬日里的明媚暖阳,怀着揭密北京实战派赛鸽高手的好奇,记者驱车前往北京西南部的大兴区,来到了一座传闻已久,主人却深居简出的鸽舍——北京航宇职业竞翔集团。采访的物件就是它的掌门人——张旭先生。
多年前素有旧交的张旭先生仍然像我当年认识他时那样:白皙的面庞,文气的眼睛,运动员般的健康体魄。远远的一声“何哥,您好?”人未至,一股说不出的热情已如春风一般扑面而来。
第一次走进张旭鸽场的客厅,眼前的景象令早有准备的笔者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感叹:奖盃真的是太多了!除了三面主墙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四层奖盃之外,连客厅的地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辉煌印记”。在午後的阳光照耀下,它们金光灿灿,满壁生辉。
一壶香茗引得宾主落座。早以熟识的旧交使得笔者的采访如敍家常般地顺利展开。
记者: 张先生,您好?我是《科学养鸽》杂志的记者。今天受杂志委托特地前来采访,谢谢您能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旭:谢谢!欢迎您的到来。
记者:先谈谈您的养鸽经历好吗?相信有很多读者会感兴趣。
张旭: 我的养鸽生涯是1987年在老家密云正式开始的。当时虽然年龄很小,但对鸽子很感兴趣,因此很早就开始饲养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但是真正开始参加比赛,那就是1987年的事情了。
记者: 您那个时候是在密云参加比赛吗?成绩如何?
张旭: 是的,我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500公里冠军和亚军,开端算是非常幸运的。
记者: 哇,真的不简单啊!怎麽一开始就那麽厉害?按常理,鸽友没有多年的摸索是很难达到争金夺银的水准的。
张旭: 是啊!当年的密云县信鸽协会虽然在北京算规模小的协会,但养鸽多年的老手还是很多的。从他们手中摘得桂冠,我想和我养鸽子的出发点有很大关系。我养鸽子的初衷就是为了比赛,所以,能获奖的鸽子才是我的追求。那时候的我经济基础不算太好,但是就是借钱我也要买到500公里能归巢的鸽子。不具备这个条件。多好的名鸽也吸引不了我。第一次获得500公里冠军和亚军的鸽子就是来自当年的实战家族,而不是单纯的“名气鸽”。
记者: 很超前的理念,到今天还是这样吗?今天的航宇竞翔集团是怎麽诞生的呢?
张旭: 当然没有变化。我自己非常庆幸当年就为自己的养鸽生涯做出了正确的定位。养鸽子就是为了比赛,赛场上经得起考验的鸽子就是我认为的好鸽子。当年我只是沉醉於比赛,什麽鸽舍的名称,鸽子的芳名,我几乎都没有,所有这些均不能证明一个赛手在赛场上的份量。也许您不相信,航宇竞翔集团的名字还是2007年才正式启用的。但是,为了让这个名字货真价实,我们付出了近1 0年的辛苦努力。
记者: 1 0 年磨一剑啊! 能不能详细讲来听听?
张旭: 好的!我从密云来到大兴是因为工作的调动。来到大兴後我才正式开始大展拳脚,冲击的目标当然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长距离比赛。不客气地说,在北京千公里大会战的那个年代,我的战斗力是顶尖的。北京市千公里4名、7名,西城区千公里亚军、6名,火车头千公里冠军等都是我亲自使翔飞出的。万羽鸽参赛的北京千公里比赛我年年报进前100名,至於700~800公里的成绩就多不胜数了。那个时候我自认为我已经把鸽子养透了,直到我认识了一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才使我对後面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转变了我的一生。
记者: 是不是就是您的受业恩师—台湾的金牌教练吉米(李锦明)先生?
张旭: 非常对,就是原北京长荣鸽舍的第一教练,我的终生老师——吉米。因机缘的巧合让我和我的老师相识,是他开启了我科学养鸽、系统养鸽之门。当年我的老师在北京开创了很有规模的职业鸽场——北京长荣鸽舍。他们的那份投入和气派都是当时全国鸽友无法想像和比拟的,而我最关注的还是他们的实战能力。记得我的老师在长荣鸽舍的第一场比赛是一个看起来简单,比起来又非常困难的300公里比赛。那是一场要飞7个多小时的比赛,当时有来自全国的1 0几个鸽友在现场观摩,天黑鸦鸦地令人压抑,7个小时过去了,全北京近1 0个协会在这个地点放出的鸽子无一归返。近8个小时的时候,远远飞来了5个黑点,哨音吹起後,其中四个已经累得不会走的鸽子一头紮进了长荣鸽舍的比赛棚,全场观摩的人都惊呆了,我更是震惊到了说不出话的程度。这样的比赛四只同返,那是何等的功力?何等的鸽子啊?!因为不熟悉内地的比赛规则,没有及时在呼报後打鸽钟,它们只得到了2、3、4、5名,而冠军有可能就是那只同批飞来的鸽子。我彻底服了,我当时就想拜吉米先生作为我的老师,今生今世只养他的鸽子。
|